腕表的八大誤區,你中招了嗎?
從事鐘表媒體工作多年,我發現,一些人對腕表存在嚴重誤解或片面認識。這樣的誤解、認識流傳甚廣,“中招”的很有不少。為了以正視聽,這次特別選了八個較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分析。01 迷信品牌排名咱們中國人好像特別熱衷于各種排名,以腕表為例,有些朋友喜歡參考上世紀70年代的品牌分類圖,上面清楚寫明了某品牌是幾類幾等,貌似客觀公正,蠱惑力十足。在我看來,這品牌分類圖流毒無窮。且不說里面有些牌子早就消失了,也不說還有一些高級制表品牌根本沒被收錄在內,就從依然存在的品牌來看,其發展和等級,大多也和那張分類圖描述得不一樣。這分類圖至今依然被一些人奉為圭臬比如,在分類圖里,積家(Jaeger-LeCoultre)... 【閱讀全文】
買表要考慮品牌歷史嗎?
有種觀點認為,買表,只要考慮腕表本身,品牌歷史根本不重要,也沒意義。乍一看,這種觀點的確沒毛病。畢竟花錢買的,戴在手上的是有形的腕表。至于品牌歷史多長,曾經表現如何,與腕表品質似乎無關,自然也不用關注。其實,剛接觸腕表那會兒,我也持有類似觀點,認為歷史這玩意兒沒啥用,產品才是硬道理。但后來我發現,事情遠遠不是這么簡單。舉個例子。兩個人去應聘同一職位,其中一個名校畢業,履歷光鮮,曾在大公司工作多年,經驗豐富,業績也不錯;而另一個剛畢業不久,工作還不到半年,根本沒什么業績可言。這種情況下,面試官更可能選誰?答案,不言而喻。鐘表品牌的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?悠久的歷史本身就是一種信任的基礎。當然,它不能... 【閱讀全文】
為紀念精工創始人,GS做了一款70多萬的表!
如果在亞洲給瑞士表找一個競爭對手,我想,這個競爭對手只能是精工(Seiko)。精工這個品牌,越了解越能感受到它的強大。140年的歷史,全部自主研發,三種不同機芯,無論哪一個單獨拎出來,都有很多值得說的。當精工創始人服部金太郎在1881年的日本東京開店的時候,估計沒想到精工未來會發展到如今的規模。這家店,就是精工的前身,以服部金太郎的名字命名的服部時計店。服部金太郎21歲的時候開始創業開店那會兒,服部金太郎才21歲。這個年紀擱到現在,通常大學都還沒畢業,更別提創業了。服部金太郎以前做過鐘表學徒,他從修表、賣表開始,后來從事制表并創建品牌,為精工的輝煌打下了重要基礎。為紀念服部金太郎誕辰160周年... 【閱讀全文】